学院介绍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学院介绍>>正文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2025-06-10 17:57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拥有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电子信息、理论物理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物理学教师团队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0人,博士学位教师46人。在读本科生1600余人,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实验中心总面积16000余平方米,下设56个课程实验室、9个实训室,其中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和省级精品课程3门。近年来,学院科研成绩突出。建有3个省级研究中心;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被SCI收录150余篇;获批省厅级人才计划10余项;9名博士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15名教师赴国外短期培训。

学院构建“产教一体、赛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攻关,与产业行业龙头企业共建7个校企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工作成果突出,获批1个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实践基地、2个河南省新工科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内建有3T-eLab众创空间,每年承办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中三赛区的比赛,多次荣获“杰出组织奖”;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各类比赛,近三年来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00余项,连续四年成功入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并获银奖1项、铜奖4项,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项赛荣获国家级恒星奖1项、卫星奖1项。

专业介绍

物理学专业(师范、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豫东,面向河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中学物理教育事业,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师德、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物理学相关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高的教师综合素质和良好的教学、实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骨干教师。

专业特色:本专业2007年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理论物理学科为河南省第七、八、九批重点学科,2021年物理系被授予河南省本科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同年物理学教师团队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师队伍中,有河南省优秀专家和河南省特聘教授各1名,二级教授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32人,有9名博士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该优势为培养师范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雄厚的师资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奠定坚实基础。由教师参与和学生为主的“青匠·家电义务维修社”服务队、“三下乡”实践团队多次被评为“学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优良品格和奉献精神的养成。创建了“以赛促课、赛课结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借助豫东片区“师范生工作坊”制度,通过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双导师”制和名师讲堂等方式,构建了师范生技能培训和评价体系,为培养学生的扎实学识、教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提供了保障。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教育学、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近代物理实验、教育实习。

就业方向:中学物理教师,考取硕士研究生,教育部门管理工作。

学位学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电话:刘老师 1522524218 ,林老师 18937053605

刁老师 17539876528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省级一流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行业产品研发与测试、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一线,针对嵌入式设计与电子系统设计两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电子信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及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嵌入式系统产品设计、电子产品工艺制造、系统测试和技术管理,具备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潜力,发展有空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该专业为河南省一流专业,拥有1个电工电子河南省高校教学团队,1个河南省新工科(智能制造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中心平台,分别为电子设计与创新实践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河南省微腔与光电智能传感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特种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集成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不仅覆盖了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处理,还涉及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等领域。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重点实施产教一体、赛学融合创新教育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发行业课程及实践项目,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和专业发展机会。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应用、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设计、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磁场电磁波、嵌入式设计。

就业方向: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电子信息行业基础能力和创新意识,在IT领域、电子系统设计、传感检测、通信系统、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均有较好就业前景。主要对口企业有华为、中兴、新能源汽车、移动、电信、联通、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具体岗位有电子设计硬件工程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物联网设计工程师、PCB设计工程师、程序开发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

学位学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电话:孙老师 15737072112

 

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通信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通信基础、专业工程知识、以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培养能履行相应职责、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通信工程以专业坚持和完善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机制,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具有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效果突出的专业优势,面向5G开发与运维等本行业前沿、以及人工智能、电力、汽车、互联网、银行等垂直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是商丘师范学院培养本科生规模较大的专业和就业质量最好的专业之一。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基础、C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选择无线工程师、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师等方向,可以进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中国广电等运营商从事网络服务工作,也可以进入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电信设备制造商从事研发、生产电信设备的工作。

学位学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电话:杨老师 1593837845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潜力、发展有空间”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电气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并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后,具备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气装备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电力行业和大型用电单位等相关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领域有关的装备设计制造、电力电子设计、电力传动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维护、系统控制、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等工作,成为电力系统相关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始终以加大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为宗旨,把实践教学做真做实。建有丰富完备的实验和实习实训平台(河南省特种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和许继集团等数十家企业深入交流或让企业深度参与,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实践实训环节,以适应行业需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技能竞赛中,屡屡斩获国家级奖项;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实训中心进行创新技能训练,每年都有数十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大学生创新性设计项目资助,每年都有数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获批。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工厂供电、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保护等。

就业方向:主要就职于国家电网、发电厂、电气类公司及其他企业内配电电气维修类岗位,以及设计院和行政事业单位。

学位学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电话:李老师 18836505376

 

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智能制造、嵌入式AI等方面,从事自动化系统领域产品的研发、设计、运行管理与维护、改进、服务支持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坚持“强化实践,夯实基础”的培养体系,以自动化行业产业链为主线,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抓手,与自动化相关企业形成“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的校企联盟,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邀请企业一线专家进课堂,将行业新技术、新规范及时充实到课程中。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积极鼓励学生参加PLC智造协会、AI协会等科技社团和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智能挑战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比赛奖项近50项。该专业面向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IT等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是商丘师范学院就业质量最好的专业之一。拥有配套平台: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电子设计与创新实践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

主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等。

就业方向:智能制造方向,主要面向化工、机械、电力、矿业和电子等相关企业作为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设计、调试和维护等工作;嵌入式AI开发方向,主要面向工业控制、汽车电子、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作为嵌入式系统工程师,从事嵌入式系统和人工智能开发等工作。

学位学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电话:贾老师 13781699276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等车辆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以及正确价值观、良好职业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汽车研发服务领域相关数字化开发分析、测试试验、故障诊断、技术管理等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紧密围绕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着重培养汽车研发服务领域从事汽车设计、研发及各类技术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不仅要系统学习机械、车辆等机械方面的知识,还要接受电子电气、计算机等控制方面知识的系统培训,是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社会需求比较高,就业范围广,就业形势好。近年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坚持“产教一体,赛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科毕业生多名学生考入吉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名校深造,多名学生进入比亚迪、宇通、长城等知名车企工作;本科生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奖项60余项,其中,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铜奖2项。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工电子学、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智能车设计与制作、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电驱动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计算机仿真、C程序设计基础。

就业方向:能够胜任汽车研发服务领域相关数字化开发分析、测试试验、故障诊断、技术管理等技术服务工作,毕业五年后成长为相关技术与管理工作的专业骨干。主要就业去向为汽车整机及零部件设计制造单位、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单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汽车鉴定评估机构、汽车检测机构、学校及科研院所等。

学位学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电话:刘老师 15136002850

 

学院风采

微信图片_20240328084616

学院实验教学楼

mmexport1721283374326

工科实训大楼

高级维修电工实训室

高级维修电工实训室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汽车工程实训中心

汽车工程实训中心

2024年第十八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中三赛区暨河南省赛在我校圆满落幕 (4)

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比赛现场

信息处理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信息处理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运动检测与控制实训室

运动检测与控制实训室

15b3522c0e5c924a9dfa06d3bdda79b

“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实训室

b375510eba98e5df66128d15435c4f9

河南省微腔与光电智能传感研发中心

0e83fab8e365630b542540b15097918

金工实训中心

 

 

现代产业学院

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

中国大学生国家创新大赛铜奖

中国国家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 铜奖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杰出组织奖

2024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杰出组织奖


 

微信图片_20250311091837

2024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特等奖”

 

上一条: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下一条:信息技术学院简介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5-2019 商丘师范学院招生信息网     Powered by 招生与就业处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平原中路55号     联系电话:0370-3057992 3057995 3057996

举报电话:2581066   迎新QQ群:758155327/476026452

招生办公众号 招生手机网 招生信息网 阳光招生